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受损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作者: 大亚湾站 更新时间: 2016-08-12
背景:我国的红树林自然分布界于海南的榆林港(北纬l8o9’)至福建的福鼎(北纬27o20’),现有面积约2.2万hm2。我国红树植物共有21科25属37种,包括l2科l5属26种真红树植物和9科l0属11种半红树植物。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高达2000gC/m2﹒a,高强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红树林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沙壤,保护海岸,抵御破坏性海浪。红树林对热带、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维持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并在全球变化过程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我们大亚湾站专家技术团队主持参与的国家908专项“受损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热带地区防污染沿海防护林技术开发与示范”等课题的实施,很好的解决了受损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问题,成功地在湛江、海南、广西实现了受损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示范。

具体做法:

1).生产管理新技术

受损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由提出并实施。根据海南、广东、福建的代表性造林生境,掌握了我国受损红树林修复的造林模式、造林方法、主要影响因素等。建立了退化红树林修复技术的总结与评价内容框架。

2).模式示范

采用“科研院所+自然保护区+实验站”的模式进行受损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的建设。

3).技术体系

建立了次生白骨壤林改造造林、毁弃虾塘红树林重建、濒危红树植物银叶树育苗与栽培等修复实验技术,建立了退化红树林修复技术的总结与评价内容框架。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在雷州市附城镇韶山村建立试验示范区,选择示范区造林树种为白骨壤、秋茄、桐花树和无瓣海桑,示范林1000亩生长良好;同时,广西受损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示范1980亩。对沿海抗污染防护林建设、滨海湿地恢复与修复具有重大意义,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项目实施的前期研究成果已得到国际同行普遍关注,该项目实施红树植物抗重金属污染研究已获得爱斯维尔出版社颁发2005-2010最高引用奖,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示范林物种选取与技术有良好研究基础。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yb@cern.ac.cn TEL:13450499153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