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科苑党建》以《科学家精神在身边》为标题报导我站张跃环研究员事迹
作者: 大亚湾站 更新时间: 2024-10-23

本文转载自《科苑党建》2024年第5期

不远处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站里,张跃环正专心观察显微镜。通过前期摸索,他将砗磲稚贝的观察时间选择在夜晚。为避免冷风影响,他关掉了空调。

披 10 多个蚊子包后,他终于拍到了一组反映砗磲稚贝双水管阶段变化的精美图片,填补了全球砗磲生活史中该阶段的空白,证实了砗磲早期阶段与蛤类极其相似,为其英文名字 giant clam 的来源提供了有力佐证。

讲几件身边的科学家事迹,思绪有远有近,事例或大或小。

学院组织开展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综合科学考察,南海海洋所老一辈科学家坚持国家至上,勇敢接受挑战。船只航行在热带海域,正午时甲板温度高达 80℃,携带的蔬菜仅能食用 20 天。但大家表示,条件再艰苦都能坚持,要以实际行动捍卫祖国南疆。

△ 南海海洋所科考队员开展珊瑚礁调查

有冲淡他对海洋的向往。现在,他依然每天工作 10 小时以上。“我要抓紧一切时间,为党和国家建设多作贡献。

护下,两台核磁共振波谱仪 24 小时为科研服务。波谱仪需定期加注液氮维护,否则磁体将面临失超风险。2022 年,研究所封控管理,液氮加注变得困难重重。肖志会先是筹集各实验室闲置的液氮救急,然后在工程师远程指导下自己添加。所内液氮不能满足需求后,肖志会紧急向多方求助,最终保障了仪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全身心投入科考事业;他们奔波于不同城市,在候机大厅处理工作;他们在深夜做实验、跑程序,在假日跟踪国际科研进展、创新实验设计……他们专注于科研事业,勤奋钻研,默默奉献。这种专注和热爱成为科技发展最好的养料。


作者:赵振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党务主管

责任编辑:邹丽媛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yb@cern.ac.cn TEL:13450499153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