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至11日,2025年第一季度(冬季)大亚湾海湾生态综合调查航次如期开展。调查期间,大亚湾海域受寒潮影响风浪极大,全体科考队员继续发扬不畏艰难的科学家精神,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
本次生态网络调查由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副站长李刚(主持工作)带队,参与航次人员包括大亚湾站工作人员及来自LMB、LTO、西沙站、南沙站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海洋大学的搭载人员,共17人。在大亚湾海域12个CERN网络站和4个增设站开展了包括气象、水温、化学、水质、光学、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沉积物等参数测定和样品采集,共采集海水水质、生物及沉积物样品等500余份,并获取了大量现场观测数据。
本次调查特别关注了爆发于深圳、惠州大亚湾海域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情况,发现硅藻高圆筛藻(Coscinodiscus nobilis)在该海域爆发性生长的现象,并对现场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等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取样和分析,为揭示棕囊藻及高圆筛藻爆发性生长的内在原因提供了数据支持。
推荐阅读:《大亚湾海域除球形棕囊藻外还伴有圆筛藻大量生长的现象》
大亚湾站生态网络调查是由中国生态网络研究(CERN)综合中心资助的常规监测项目,旨在对大亚湾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主要环境因子、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长期连续监测与研究,探究人与自然双重影响下亚热带海湾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迁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揭示大亚湾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