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杂交子代自繁F2研究取得新突破
作者: 大亚湾站 更新时间: 2025-05-0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实验室喻子牛研究团队在电白牡蛎(
Crassostrea dianbaiensis)与艾氏牡蛎(
Crassostrea iredalei)杂交F
2代性状分离和生长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该研究揭示了F
2代杂交牡蛎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和遗传特征,为我国南方牡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和理论支持。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研究生李蒋伟和潘英为共同第一作者,秦艳平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副站长张跃环研究员为并列通讯作者。
研究团队通过将电白牡蛎与艾氏牡蛎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培育出具有显著杂交优势的F
1代杂交牡蛎,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优于亲本种类。进一步的F2代实验表明,杂交后代能够正常发育,但在浮游幼虫阶段表现出一定的外源杂交衰退现象。通过ITS1标记的遗传分析,研究人员将自繁F
2代个体分为F
2-I、F
2-D和F
2-H三种类别。在养殖过程中,F
2-H表现出更强的耐热性,而F
2-D的生长速度优于其他类型。这些发现为南方大规模牡蛎养殖提供了新的基础种群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60914)、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06010133;2023B03J00165)等多个项目的资助。这一成果不仅为牡蛎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南方牡蛎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图1. DD、II、F2-D、F2-I和F2-H在360天时的表型特征和石蜡切片的性腺情况
(Spc:精原细胞;Spz:精子;CT:结缔组织;Pro:前卵黄期卵母细胞;Vo:卵黄期卵母细胞)
相关论文信息:Li J.#, Pan Y.#, Xing Q., Wu J., Ma H., Wan W., Yue C., Wang Z., Li J., Yu Z., Qin Y.*, Zhang Y.*. Trait segregation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2 generation hybrids between Crassostrea dianbaiensis and C. iredalei. 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2025, 33:274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499-025-01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