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大亚湾站开展海洋科技研学活动
作者: 大亚湾站 更新时间: 2025-08-08

84日,来自深圳、香港、黑龙江、惠州等地的中小学老师及同学约10人到大亚湾站开展海洋科技研学。科普主管钟瑜及驻站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策划了当日研学活动,通过科普讲座、标本观摩、实验室操作及人工繁育现场学习等形式,让学员们系统了解大亚湾站科学研究进展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上午,钟瑜为学员们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及大亚湾站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大亚湾站在生态修复、珍稀物种保护、近海海洋生态科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以海洋食物网、生态系统结构为主线,结合大亚湾海域的生态环境变迁历程及生态案例,阐述了海洋生态相关知识,提升了学员们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讲座后,学员们依次参观了海洋生物标本室、珍稀种质资源保育系统、实验室及大型仪器,近距离观察了砗磲、珊瑚、中华鲎等珍稀保护物种,并通过大亚湾站浮标实时在线系统学习核电进水口区域的气象、水质及浮游生物信息和相关知识。随后,学员们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海水中叶绿素a的测定”分析实操课程,亲自动手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大亚湾站近岸海水的叶绿素a浓度。科研人员同步讲解了该数据在赤潮预警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下午,学员们走进贝类繁育实验室,系统学习了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人工繁育技术。通过科研人员的操作及显微实时观察,学员们清晰记录了僧帽牡蛎人工受精的全过程,学习了从受精卵到附着的完整生活史,并听取了科研人员关于大亚湾站重要成果“中科1号”的培育历程及牡蛎礁在生态修复成效介绍。

本次研学活动以沉浸式为载体,有效提升了公众的海洋科学素养,为科学教育注入蓝色动能。未来,大亚湾站将继续举办系列公众科学活动,始终秉承“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的宗旨,为我国海洋科学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yb@cern.ac.cn TEL:13450499153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